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用事实记叙的叫做史,用大道理记叙的叫做经。
2、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源于《静心录之七》。
译文:繁华过眼仅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仅有一根线那么长。
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无需钱。
源于《静心录之八·外集二·题灌山小隐二绝》。
译文:山中不要说并没有好产品供你享用,这儿的明月和清风是无需花钱买的。
4、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健全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全性的功能。
5、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心即是理。天下有没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
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
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可以真实站得住脚;才可以做到于静中能稳定,在动中也能稳定。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多管闲事。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
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9、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源于《静心录之六·续编二》。
译文:治学的牙根在于立志,理想一旦立定那么治学的功夫现已取得成功一半了。
10、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仅仅台阶。
源于《静心录之八·外集二·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译文:万般真知自己本身就具足,《六经》原来仅仅求得真知的台阶。
原句是:学莫先于立志,立志则为豪杰,不立志则为凡夫。
理解:人的学习,没有什么比立下志向,制定目标更重要的了,立下志向继而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不立志向没有目标则只能是平庸的人。
【主题类型】必选(读书笔记)
【导图亮点】亮点是中心图的“丝”字,色彩鲜明,点明主题
【导图解说】
1、中心图: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以色彩丰富的“丝”字作为中心图,充分表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第一分支: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3、第二分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和瓷器。后来,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和融汇。
4、第三分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5、第四分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第21期致良知线上课堂诚意班学习第12天
时间:2020.04.10
姓名:韩文超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今日功课
这两天老师让写出来自己的志向,其实一直不敢写,也在反复问自己,自己的志向是啥,晚上睡觉也在想。包括现在从事咨询这一行,初心是啥,反复问自己。也在反省过往的人生经验,就是会发现,自己一直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时候也会放弃,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立下志向。总是飘飘乎的。没有长期主义精神,没有长期的志向。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反思。自己总是注重的短期利益,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必须要确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对应到工作上,也是如此。没有远大的工作志向和目标,那么在工作中必然不会持续的精进和努力。必然注重短期的利益,而非长期的志向。
我必时时责志,无时无处的以立志为事:我立志做一名自省,利他,致良知的中国人。成为孩子的榜样。终身学习,运用正统的管理学知识,服务中国管理者,帮助中国管理者。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志绝非易事,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事情。时时责我志。
同时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知道并要做到。而且是要真正的沉浸其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能够人和事,知道和行动合一。用心,反复的琢磨,揣摩,着魔,才能做出成就,然后才可能真正的领悟和找到价值所在。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