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垛机械手的能力比普通机械式码垛、人力都还要高。结构非常简单,所以故障率低,容易保养,维修。主要构成零件少,配件少,所以维持费用很低。码垛机械手可以设置在狭窄的空间,即可有效的使用。全部控制可在控制柜屏幕上操作即可,操作非常简单。通用性强:通过更换机械手的抓手即可完成对不同货物的码垛及拆垛,相对降低了客户的购买成本。
本设备适应于化工、饮料、食品、啤酒、塑料等自动生产企业;对各种纸箱、袋装、罐装、啤酒箱等各种形状的包装都适应。机械手码垛的程序里所需要定位的只有两点,1个是抓起点,1个是摆放点,这两点之间以外的轨道全由电脑来控制,电脑自己会寻找这两点的最合理的轨道来移动,所以编程方法极为简单。而其他厂家的机器手从抓起点到摆放点之间必须设定5至6个通过点,机器手必须通过这些点来移动,导致编程方法操作方法复杂、难解。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多家的码垛机械手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下降很多,促进了码垛机械手的广泛应用,但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在性能上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很多企业的产品的控制系统都是购买国外的,这就受制于国外。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做运动控制或者数控系统的企业也看到了这已市场,有个别企业推出了自己的码垛机械手控制系统,而且在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济南凌康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他们把运动控制和数控技术应用到码垛机械手的控制上,取代了替代进口系统的作用,同时也比PLC开发的系统性能要好许多。
我们在看到国内的各个机械厂家和数控厂家不断努力推出产品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作出更好的机械和控制系统,共同使我们的码垛机械手性能更强!
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转型,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自然成为企业较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并开始扩大到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如无人侦察机、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
前瞻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9万台,同比增长19.6%。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765台,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处于极低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我们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仓储系统
存储系统指以托盘、料箱、纸箱为单位,通过货架对物料进行的立体式存储,整个系统采用调度,由堆垛机、穿梭车、穿梭板等起重搬运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化出入库。
》输送分拣系统
输送分拣系统是车间、仓库和配送中心内部连续式的物料搬运系统,通过输送机、升降机、分拣机、分流/合流装置等形成一个可顺畅到达各个作业位置的循环系统。在物流管理和PLC控制系统的调度下,将物料以最佳路径、最快速度准确地输送至各个工位,保证工厂和物流中心的高效率运行。
》拣选系统
电子标签拣选系统(DPS),是以一整套装于货架格位上的电子显示装置(信号灯、显示器、确认按钮)取代拣货单。当捡货订单下达后,灯光引导操作人员前往正确地点,显示器显示需要捡出的数量,确认按钮在捡完货物后负责向系统反馈。该系统可减少捡货员目视寻找时间,提高捡货效率,减小出错率。
》搬运和码垛系统
搬运系统指采用轨道、悬挂轨道、自动引导等方式,实现物料往复式搬运的自动载具如RGV/AGV/EMS等,码垛系统包括机械手和码垛机等码垛系统。
》配套
物流管理由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设备控制系统(WCS)构成,模块化、开放化的设计能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定制化开发,并实现与REP、MES等的对接,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码垛机器人的特点
1、 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因此零部件的故障率低、性能可靠、保养维修简单、
所需库存零部件少。
2、 占地面积少。有利于客户厂房中生产线的布置,并可留出较大的库房面积。码垛机器人可以设置在狭窄的空间,即可有效的使用。
3、 适用性强。当客户产品的尺寸、体积、形状及托盘的外形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在触摸屏上稍做修改即可,不会影响客户的正常的生产。而机械式的码垛机更改相当的麻烦甚至上是无法实现的。
4、能耗低。通常机械式的码垛机的功率在26KW左右,而码垛机器人的功率为5KW左右。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运行成本。
5、全部控制可在控制柜屏幕上操作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6、只需定位抓起点和摆放点,教示方法简单易懂。
码垛机很多称之为码垛机器人,主要由控制单元和动作单元组成,码垛机好坏主要是这些核心的差别。国内的自动化设备相比较国外的落后。而且国外机器人也许不叫码垛机,因为码垛只是机器人的一个用途,国外的机器人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主要是国内的码垛机精度不够很多特殊岗位不能胜任。(更多信息登录)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发展史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 最早的关节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UNIMATION的VAL(very advantage language)语言也成为机器人领域最早的编程语言在各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传播,也是各个机器人品牌的最基本范本。其机械结构也成为行业的模板。其后,UNIMATION公司被瑞士STAUBLI收购,并利用STAUBLI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得以改良发展。日本第一台机器人由KAWASAKI从UNIMATION进口,并由kawasaki模仿改进在国内推广。特点戴沃尔提出的工业机器人有以下特点: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连杆 工业机器人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1]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当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构造分类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 工业机器人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应用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机械手和操作机的基础上,采用伺服机构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研制出有通用性的独立的工业用自动操作装置,并将其称为工业机器人;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功两种工业机器人,并很快地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2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了焊接轿车车身的自动生产线。此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研制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由于工业机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70年代起,常与数字控制机床结合在一起,成为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