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代不同
1、模铸:是成批大量生产锻件的锻造方法。
2、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锻造方法。
二、工艺不同
1、模铸:在锻压机械的作用下,毛坯在锻模模膛中被迫塑性流动成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并有一定机械性能的模锻件。
2、连铸:可以省去初轧开坯工序,不仅节约了均热炉加热的能耗,而且也缩短了从钢水到成坯的周期时间。近年来连铸的主要发展之一是浇铸接近成品断面尺寸铸坯的趋势,这将更会简化轧钢的工序。
三、应用不同
1、模铸:产主要是为汽车、农机、机车车辆、工程及动力机械、机床工具、航空航天及军工等提供关键零部件毛坯或成品零件,例如曲轴、连杆、前梁、半轴、万向节叉、滑动叉、十字轴、等速万向壳体、齿轮、同步器齿环、叶片、蜗轮盘、喷嘴、阀体、管接头等。
2、连铸:广泛运用到制造液压阀体,高耐压零件,齿轮、轴、柱塞、印刷机辊轴及纺织机零部件。在汽车、内燃机、液压、机床、纺织、印刷、制冷等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模型锻造
连铸的作用就是替代模铸,可以极大地节省工序、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同时改善铸造的组织结构。
连铸发展初期,从连铸机拉出来的高温铸坯切割成定尺后,进行经过喷水冷却或在车间内堆放冷却到室温后,经过质量检查或表面精整,然后送至轧钢厂的加热炉重新加热到轧制温度。
铸坯剪切成定尺后,一般铸坯表面温度在800~900℃,约有540kj/kg的物理热放出来,为什么不利用铸坯的这部分物理热而要白白浪费呢?为此,从70年代人们就提出铸坯热送热装的工艺,也就是铸坯剪切成定尺后趁高温直接热送到轧钢厂装到加热炉内。
老的钢铁企业,炼钢厂与轧钢厂相距甚远,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有一定困难,新建钢厂应把炼钢厂与轧钢厂布置靠近,最好连铸坯的出坯辊道与轧钢厂加热炉运输辊道相接,有利于实行铸坯热送。
连铸就是连续铸钢的简称,是炼钢后将钢水凝固成坯子的一道工序。连铸坯是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连铸机铸造后得到的产品。从外形上主要分为两种:
板坯:截面宽、高的比值较大,主要用来轧制板材。方坯:截面宽、高相等,或差别不大,主要用来轧制型钢、线材。
相关说明
铸钢(cast steel)是指专用于制造钢质铸件的钢材。当铸件的强度要求较高、采用铸铁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铸钢。但铸钢的钢水流动性不如铸铁,故浇注结构的厚度不能太小,形状亦不应太复杂。将含硅量控制在上限值时可改善钢水的流动性。铸钢按品种和用途可分为一般工程用铸钢、焊接结构用铸钢、不锈钢铸钢、耐热钢铸钢。
铸钢可以依其化学成分分为铸造合金钢和铸造碳钢,也可以依其使用特性分为铸造工具钢、铸造特殊钢、工程与结构用铸造和铸造合金钢等。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Continuous Steel Casting)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
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
发展历史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连铸这一项生产工艺开始在欧美国家的钢铁厂中,这种把液态钢水经连铸机直接铸造成成型钢铁制品的工艺相比于传统的先铸造再轧制的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到了八十年代,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逐步完善,并在世界各地主要产钢国得到大幅应用,到了九十年代初,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连铸比。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了对国外连铸技术的消化和移植;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连铸比仅为30%。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连铸
直接将钢水通过连铸装置铸成各种规格钢坯的过程。它与传统的钢模铸锭法相比,可省去钢模铸锭装置和价格昂贵的初轧开坯装置,具有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材率、降低成本等优点。一般钢水成材率可提高6~10%,吨坯节约能耗50~80千克标准煤,厂房面积节省50%左右,减少设备重量30%左右,并可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劳动条件。
简单的说就是钢水不经过冷却直接铸造的过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