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机发展史(包装印刷行业分析)

包装机知识 38分钟前

本文目录一览:

包装的历史

包装是一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也是人们自始至终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农耕时代,到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包装随着人类的进化、商品的出现、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地发生一次次重大突破。从总体上看,包装大致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和现代包装三个发展阶段。 约在公元前5000年,人类就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4000多年前的中国夏代,中国人已能冶炼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铸铁炼钢技术和制漆涂漆技术,铁制容器、涂漆木制容器大量出现。在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吹制玻璃容器。因此,用陶瓷、玻璃、木材、金属加工各种包装容器已有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经过不断完善发展,一直使用到如今。

早在汉代,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61年,中国造纸术经高丽传至日本;13世纪传入欧洲,德国第一个建造了较大的造纸厂。11世纪中叶,中国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了活版印刷,包装印刷及包装装潢业开始发展。16世纪欧洲陶瓷工业开始发展;美国建成了玻璃工厂,开始生产各种玻璃容器。至此,以陶瓷、玻璃、木材、金属等为主要材料的包装工业开始发展,近代传统包装开始向现代包装过度。 自16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极大推动了包装工业的发展,从而为现代包装工业和包装科技的产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发明了灭菌法包装储存食品,导致19世纪初出现了玻璃食品罐头和马口铁食品罐头,使食品包装学得到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包装工业开始全面发展,1800年机制木箱出现;1814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台长网造纸机;1818年镀锡金属罐出现;1856年,美国发明了瓦楞纸;1860年欧洲制成制袋机;1868年美国发明了第一种合成塑料袋——赛璐珞;1890年美国铁路货场运输委员会开始承认瓦楞纸箱正式作为运输包装容器。

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聚乙烯、纸、玻璃、铝箔、各种塑料、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无菌包装、防震包装、防盗包装、保险包装、组合包装、复合包装等技术日益成熟,从多方面强化了包装的功能。

20世纪中后期开始,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包装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大约90%的商品需经过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包装,包装已成为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微波技术广泛应用于包装工业,包装设计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包装生产也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

包装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装科学研究和包装学的形成。包装学科涵概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属于交叉学科群中的综合科学,它有机地吸收、整合了不同学科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解决商品保护、储存、运输及促进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的综合问题。包装学科的分类比较多样,通常将其分类为包装材料学、包装运输学、包装工艺学、包装设计学、包装管理学、包装装饰学、包装测试学、包装机械学等分学科。中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办了包装工程专业,包装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印刷的发展简史(关于印刷)?

印刷业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而中国的印刷术,不是由某人独力发明,也不是在某一年代突然发明的;而是千百位先贤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的集体创作。

中国的印刷术,导源极早;自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斑文布,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玺印封泥,秦代的石刻碑文、模印传瓦,汉代的石经、到东晋的木板雕印符咒,皆为其先期的历程。古代印玺,用於印布、印帛、印木、印陶、印泥,皆印刷术之先河。

印字之主要意义有二:一是印章,一是印刷。中国在周代,用印章已多,至秦汉,广及民间。印章印於纸上,便与雕版印刷之作业过程相同。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的发展,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图画印刷,其内容由简而繁;文字印刷,其字数由少而多。进而文字与图画混合印刷,形成了我中国的印刷文化。

汉代印章制度普及於民间。佛教徒及道教徒仿印章之法,刻印佛像与符咒。汉和帝元兴元年,宦官中常侍蔡伦,利用树皮、麻头、鱼网、破布,发明造纸新方法,对印刷术之推广,居功至伟。汉灵帝时,发明拓印之法。

梁武帝曾在其父萧顺之墓前立表,石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是与印章一样的左反书刻法。唐初贞观十年,印行「女则」十篇,是为雕版印书之始,可惜无实物可证。现存的最早雕版印刷书籍,是在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据考证,约雕印於唐武则天长安四年至玄宗天宝十年间,比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由王玠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早一百多年。宋仁宗时,毕升首创胶泥瓦活字版印刷法。

南宋绍兴年间,政府用铜版印刷钞票「会子」。在「会子」以前的钞票「交子」、「钱引」、「关子」,也是印刷品。中国发明的印刷术经宋朝时蒙古人西征,元朝马可孛罗东游中国与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传入西方。

元朝王桢设计木刻活字,并创韵轮字盘检字排版法印书。到了十五世纪初,朝鲜(今韩国)创用铜质活字,刊印「大学衍义」、「详定礼文」及「十八史略」等书,是为最古之金属活字版印刷品。西方印刷术的发展可追溯到十四世纪时,欧洲开始用雕板印刷,著名之板印古籍为「贫民圣经」及「圣克利斯多福图」等。明英宗时,德国人顾登堡和荷兰人柯斯特创合金活字版。

后於清嘉庆年问传入中国。一四六O年,意大利人菲尼格拉创雕刻凹版印刷法。后於清光绪年间传入中国。十八世纪未,奥国人塞纳菲雨德创石版印刷术,即现在的平版印刷术。后於清道光十一年传入中国。

台湾地区的印刷业,往台湾光愎初期,仅有小型印刷厂一百八十家,而且绝大多数是活字凸版印刷;平版方面,最多也只能印刷套色的线条印件。由於民国四十二年的美援贷款更新印刷设备,又因民国五十七年起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大量印制彩色教科书,使印刷业欣欣向荣,不仅新厂纷纷成立、产量大增、品质提高,而且由单色印刷进入了平版彩色印刷的时代。

目前印刷工厂巳超过七千八百家。其中台湾省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八,台北市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二八,高雄市占百分之四点九四。民国六十二年前后,中小学教科书之印制,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二十。目前教科书及习作,每年产量将近一亿册,印数较二十年前又大为增加,惟教科书之印制,仅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四点五。直言之,由於设备的扩充和自动化,印刷生产能量大为提高。

印刷产品类别比率,约可分为二大类:(1)政府机关的印件,包括教科书在内,约占百分之二十。(2)文化出版书刊,包括书籍、杂志及儿童读物,约占百分之三十。(3)工商业印刷品,包括电路板、纺织品、建材、贴纸、玻璃、陶瓷及宣传品、外销包装材料等,约估百分之五十。台湾区的印刷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厂为家族化组织,优点是全家同甘共苦,为巳定目标努力,极容易达成良好的业绩,但缺乏整体性的经营管理制度,现在正进行调整,以期转型升级。由於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印刷相关的各项制造,遂逐渐分离为专业化的单独作业。目前可分为: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网版印刷、特殊印刷、照相分色(电子分色)、制版、装订、上光、制盒,及其他特殊加工行业,业别分类虽细,但各业间均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大型工厂,多采综合性一贯作业生产。而网版印刷在配合工业生产需要之下,十年以来,成长甚乌快速,是为一枝新秀。

印刷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不同阶段印刷技术的更新对平面广告的影响

印刷: yìn shuā

printing: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那么,究竟什么是印刷呢?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

印刷大致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别:

1.凸版印刷;2.凹版印刷;3.平版印刷;4.孔版印刷。

印刷技术发展历史

树皮布印花图片

就科学观点而言,凡在物体上(狭义的仅就纸张而言)着有痕迹,而该痕迹(经多量复制)能对光的照射发生反射或吸收作用,透过人眼,使人的视觉神经辨识出该痕迹的形状与色调,谓之印刷。

就文化观点而言,印刷是表达及流传人类思想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印刷,系以毛刷醮墨涂布于印版之上,覆纸于版面,再用另一干毛刷在纸背轻刷之,则版上凸起的反向文字印墨,即在纸上印为正向文字墨印,因一刷即得一印,故称印刷。

就一般而言,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工程。

甲骨文图片

现在早已不用刷印,甚至有无需加压,即能印出复制品来的印刷方法。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印章图片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面貌,人们积累的经验可以写成文字,进行大批量的复制、传播,这就是社会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在中国新石器时期出现、并用于文字符号和图案的刻划、拍印,以及树皮布印花工艺的手工雕刻技术,逐渐由简陋、粗糙的刻划,向复杂、精致、规范的镌刻方向发展。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前的商殷时期,已用于甲骨文字的雕刻了。到了西周,镌刻技术与古老的冶炼技术相结合,出现和发展了铸造或镌刻文字的青铜器皿。东周迄秦,石刻之风日益盛行,使得这一古老的手工雕刻技术从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飞跃性进展,并开印章盖印之先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手工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秦汉以来的盖印封泥、模印砖瓦,属于手工雕刻应用领域的扩展和转印复制术的广泛应用。至于尔后出现的拓印术和进一步发展了的织物印刷,那实质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了。

现代丝网印刷

现代丝网印刷的发展起源于美国。从丝网印刷的先驱哈瑞�6�1莱瑞�6�1海特(Harry Leroy Hiett)和爱德华�6�1欧文斯(Edward A.Owens)算起,丝网印刷早在20世纪初期(1901~1906)就已经开始了。丝网印刷的第一次尝试是由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佛软斯�6�1威利特(Francis Willette)完成的,它在毛布三角旗上进行了丝网印刷。

计算机印刷

文件可通过激光印字机、喷墨打印机或其它打印机。在最近几年,计算机打印和工业化印刷工艺已经融合在一起,导致数码印刷的发展。

特种印刷(柯式印刷,四色印刷)

采用全自动流水线作业,电脑控制,印刷塔滚筒滚动印刷(胶印印刷的一种,统称为平版印刷),传输带自动传输光碟。为了避免混入不同品种的光碟,在输入端加BASLER R2自动检测。柯式印刷主要是白底和四种主要基本颜色(黑,蓝,红,黄)的不同比例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印刷颜色。而各种颜色的深浅是靠晒版时间的长短,印刷压力大小,印刷温度高低来决定。晒版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印刷压力越大,颜色越深;而印刷温度越高,颜色也越深。

水转印

水转印技术是利用水压将带彩色图案的转印纸/塑料膜进行高分子水解的一种印刷。

随着对产品包装与装饰的要求的提高,水转印用途越来越广泛 。其间接印刷的原理及完美的印刷效果解决了许多产品表面装饰难题,主要用于陶瓷,玻璃花纸等转印。

有谁知道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胶印、激光照排、DTP

武文祥理事长介绍了从文字排版到图像制版的印前技术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铅字排版阶段,文字排版技术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激光照排技术在国内还未推广;在图像制版上,我国当时还处于照相分色阶段,电子分色机刚开始引进,那时还没有出现整页拼版系统,Drupa 1990后DTP技术的推广迅速改变了印前图文制作、排版的现状,199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从印刷来讲,胶印发展较快,胶印机是当时展会上的主流产品。他表示,这27年印刷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项新技术都经历了一个孕育发展的阶段,并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从一个模型,经过实验并不断成熟,然后再推向市场的过程。

CTP

CTP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1995年初现德鲁巴,2000年开始全面推广。蒲嘉陵教授表示,CTP对印刷的贡献很大,CTP(CTPlate、CTPress、CTProof及CTPaper等)家族构成了当今印刷产业技术发展的高光点,是前两届德鲁巴的亮丽风景。CTP不仅节约了胶片等原材料,在环保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此外,CTP使得报业的时效性增强,对于报社而言,早出报、出好报已不再是梦想。在按需及个性化印刷上,直接制版的优越性日益突出。可以说,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CTP最大的优势。这几年国内开始认同CTP,说明国内的这种需求正在萌动,用户将越来越体验到CTP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数字印刷

1995年数字印刷机的推出可以说是轰动一时,这种个性化的印刷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因为传统的印刷只是一个大批量复制的过程,而数字印刷的出现,完全满足了按需印刷、个性印刷的需求,在推动印刷技术的变革及行业的发展上意义重大。在设备领域,数字印刷设备是上届德鲁巴的亮点,数字化网络与印刷的结合给个性化印刷及按需生产带来了生机,印刷与IT行业的接轨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尼尔培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表示,在传统的印刷设备领域,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在某些性能上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在数字印刷领域,现在还正在兴起,并没有成熟,如果未来几年在材料上有技术性突破,降低成本,数码印刷进军传统出版及商业印刷将成为可能。

数字化工作流程

对于2000年德鲁巴而言,数字化工作流程是一个热点,即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如何将印前、印刷及印后进行集成,各大设备供应商在德鲁巴上纷纷推出解决方案,供用户和观众选择。业内人士表示,印刷工业迟早要和其他工业一样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即利用信息技术将客户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进行整合,经过整合的信息与通讯系统将根据需求实现对生产的自动、灵活控制。众所周知,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正在对传统印刷工艺及客户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从实际意义上讲,这意味着客户、广告代理、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及物流之间的传统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印刷厂其实就是一站式印刷服务供应商,负责处理复杂的印刷业务,包括从咨询到印刷生产的各项服务。

德鲁巴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综合性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在2004年德鲁巴展会上印刷和纸品加工机械及软件供应商将不再“简单地”展示设备和产品,更多的是展示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需要的都是一体化的概念和应用技术。

2004,关注JDF

随着全球印艺工业各大著名厂商的加入,2004年德鲁巴展览会的参展商队伍不断壮大。对于即将展示其最新产品的近2000家参展商和预计前来参观的40多万名观众来说,技术创新毫无疑问将成为该展览会的一大焦点。那么,今年的德鲁巴上,什么技术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呢?将会对未来的印刷和媒体工业发展产生什么深远影响呢?沈海祥总裁预测,2004年德鲁巴展会的一大趋势是引导一体化生产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印刷到纸品加工实现整个订单程序的流水作业。许多专家已经将2004年德鲁巴称为“JDF德鲁巴”,JDF格式由印刷流程整合方案ClP4联盟开发,正处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并将自动化过程中各个阶段整合成为连续的印刷生产过程。

以上清楚地表明:印刷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新技术的推出很快就会被印刷所采用,从德鲁巴的发展历程来看,德鲁巴所展示的划时代技术正是时代科学与印刷相结合的产物。从大的技术方面来讲,从传统的文字排版过渡到激光照排,图像制版从电子分色过渡到整页拼版,再到计算机印前处理系统;而印刷从铅印过渡到胶印等,这些变革不仅提高了印刷质量和印刷速度,而且增强了时效性;印后加工,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转变,各种联动线的推出大大推动了整个印后工艺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包装印刷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正朝多样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而与之相配套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出也将导致整个印刷体系的变革。今天,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更是给印刷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CTP技术、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网络出版、跨媒体等技术让印刷产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全自动丝印机的发展史?谁给我介绍下全自动丝印机的相关背景

在丝网印刷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由过去传统服装、纺织、包装到新兴的玻璃、太阳能、PCB等行业不断过渡发展,这其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一步步推动着丝印特印走向新的征程。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效、环保、节能,以及特种印刷等诸多需求和标准的出现,都在引导着丝网印刷行业从手工、半自动的加工到全自动、精密机械的过渡,以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产品应用。作为丝印特印行业最重要的设备之一,丝印机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自动丝印机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丝印网印制造业飞速发展,另外与印刷工艺技术息息相关:市场的残酷竞争导致了丝印工艺技术飞速发展,套色数量增多,印刷精度不断提高等等变化都对丝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行业警戒着我们只有提高研发水平和设计创新,才能跟得上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如何发挥好丝印设备的最大效益,与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丝印机技术不断创新的前提下,真正能更好促进产业发展,就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出现,这也是丝印特印行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深圳市亿宝莱印刷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广东印刷设备厂家.致力于丝印机,移印机,烫印机,覆膜机,烫金机,印花机,贴片机,贴膜机,印刷机,印刷设备的研发与推广事业;公司产品包括:大幅面平面丝网印刷机,丝网印刷制版设备,丝网印刷机,UV紫外线光固机,IR红外线干燥机,晒版机,烤版箱,PCB丝印机,半自动丝印机,全自动丝印机,半自动网印机,全自动网印机,覆膜机,覆膜设备,烫金机,烫印机产品等.

丝印机的技术提升将给丝印特印行业的升级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动力。亿宝莱印刷设备作为广东省内首屈一指的丝印特印行业供应商,发展到今天攘括了印刷设备研发与制造,销售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在礼品包装,电玩,五金,PCB,光伏光电,生物科技,陶瓷IC线路等新型领域享有盛名,我们的成功背后有着不懈的努力,相信通过我们的孜孜不倦精神能够在印刷行业道路上绘谱更多的辉煌!

原文出自深圳市亿宝莱印刷设备网 仅做参考

印刷的发展由来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谷腾堡是西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象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称为“玺”。秦始皇灭六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印章创造了从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阳文印章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阳文正写的文字的复制技术。

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文字。东晋时期,道教兴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录。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扩大了印章的面积。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复印。可见当时已经能够用盖印的方法复制一篇短文了。这实际上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这种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技术。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和雕板印刷已经所差无几了。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就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当时民间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很多的。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只树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至迟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佛象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象手卷。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各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合5.18米,上面印着468个佛像。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暂无记录